虽然目前国内研究者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却较为匮乏。根据博登斯的观点,只有能够确定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大量出现,才能推动领域研究的成熟和发展,并使研究结论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使研究建立在更为坚实的结论
之上。基于此,本研究将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一门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远程教育学和网络教学实践》为研究个案,以学习者的网络位置、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学习者的交流风格、学习者的协作态度等表征个体特征的自变量,以及小组凝聚力、小组成员差异、小组内部冲突和小组共识的达成等表征小组特征的自变量,分析它们对学习者的期末成绩、感知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和知识建构层级等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
研究者利用问卷、量表和关键事件访谈等方法,基于虚拟学习社区教学平台搜集反映师生异步交互情况的质性文本、定量数据和关系数据,并通过内容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在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变化较大,期初的交互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特征,而在期中和期末阶段更多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模式;在三个阶段,个体网络密度和学习者所属的平均派系数差异显著,其中以分配了角色的期中最多;期中和期末阶段不同角色间的平均距离差异也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说明脚本化的角色分配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参与在线讨论的主动性。
样章
书籍预览文件:
内容: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四章 数据分析结果
-
第五章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讨论和结论
-
参考文献
读者人群:
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学者以及业余爱好者。
胡勇,男,1974年生,四川隆昌市人。教育技术学博士,讲师。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一项,以第一作者在cssci检索的期刊发表论文21篇,主编专业著作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