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其伦(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出版了《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2013)和《中国新医药学问答启示录——现代“难经”》(2019)等六部专著的基础上,并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2019年中,本书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应激医学的最新模式宣示了:中国新医药学的百年梦想已经成真了!毛主席“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伟大目标终于实现了!我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主要目标提前完成了!为了说明这一主题,著者用以中统西50余年的功力,特编著了这第七本的个人论文专辑。其中一是展示中西医结合道路的艰辛和硕果,二是推介非主流观点异军突起的崭新体系,三是宣传阐释新医药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科学新知,从而达到高于中医和西医,并努力于家喻户晓和人人受益的目的。全书选用2011-2019年间的30篇论文,大多数都曾在杂志报刊公开发表过。因此本书是以中医统合西医的难得成果,也是学习和应用新医药学的入门范本,还是中医师、西医师、医学院校师生的教学研模式,同时可供医药科研、管理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参阅学习之用。
样章
书籍预览文件:
内容:
-
扉页
-
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页
-
插图
-
语录
-
内容简介
-
编写说明
-
目录
-
代自序
-
上卷( 时代 · 历史 · 基础)
-
第 1 篇 纵论当今中医药学的真正出路(2019)
-
第 2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历史成因及指导思想(2015)
-
第 3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生理应激及蔡翘星光(2019)
-
第 4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应激科学与中华文明(2017)
-
第 5 篇 中医更科学,中医更伟大——从针灸经络的历史和发展谈起(2017)
-
第 6 篇 漫谈中药的来龙去脉与现代化(2012)
-
第 7 篇 新医药学的古今基础与应激本质(2017)
-
第 8 篇 解析中医药现代化的症结及新模式(2017)
-
中卷( 崛起 · 理论 · 意义)
-
第 9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系统应激及异军突起(2018)
-
第 10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时代应运和模式特点(2017)
-
第 11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科学特征与基本构架(2015)
-
第 12 篇 现代针灸学的创立与中医现代化(2011)
-
第 13 篇 发展中国式“新应激学说”,促进中国新医药学创建(2012)
-
第 14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及应激科学(2016)
-
第 15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应激理论及系统调节(2015)
-
第 16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气血理论与生物医学(2016)
-
第 17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内脏理论及生命医学(2019)
-
第 18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阴阳理论与辩证医学(2019)
-
第 19 篇 弘扬中医学科学 展示新医药风采(2015)
-
第 20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探索背景与重要意义(2015)
-
下卷( 临床 · 应用 · 经验)
-
第 21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健康队列及全球健康(2014)
-
第 22 篇 介绍现代针灸学对穴位本态的科学认识(2015)
-
第 23 篇 针灸治痛的科学调节规律介绍(2012)
-
第 24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复合特色及“阿胶风波”(2018)
-
第 25 篇 中国新医药学之中西药理科学新分类及应用(2013)
-
第 26 篇 介绍新医药学模式下人体功能状态的测评和应用(2015)
-
第 27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诊脉验孕及脉诊科学(2015)
-
第 28 篇 防诊治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新医药模式新视角(2015)
-
第 29 篇 中国新医药学的临床模式及针药应用(2019)
-
第 30 篇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突破口在新医药学(2015)
-
附录:关于从新冠肺炎疫情所想到的和要做到的(2020)
-
后记
读者人群:
本书是以中医统合西医的难得成果,也是学习和应用新医药学的入门范本,还是中医师、西医师、医学院校师生的教学研模式,同时可供医药科研、管理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参阅学习之用。
袁其伦,1944年11月生。1968 年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现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50余年来潜心钻研针灸及中医药的现代化,形成了创新而独到的科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外发表了200多篇文章,独著出版了约190万字的6部专著:《现代针灸学概论》(1990)、《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1997)、《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2002)、《中华医学的科学之光——医话现代中医学及现代针灸学的新认识和新模式》(2010)、《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2013)、《中国新医药学问答启示录——现代“难经”》等。从中通过“实践-理论-实践”,先知先觉地总结出了生命医学的生理应激理论,并以中统西地创建了中国新医药学体系模式。由此阐释了中医针灸科研中的诸多前沿难题,也促进了现代系统应激医学的宏观发展。其中还揭示了传统中医药学是其初级阶段的科学真相,西医学神经理论尚属中级阶段,异军突起的中国新医药学是高级阶段。这样就开拓了以现代系统应激医学为红线的一条新路,因而唱响了“中医更科学,中医更伟大!”的新时代旋律。 曾在 1990年主持了全国性的“现代针灸函授班”,是“2003年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两项目的负责人,还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成果。并应邀赴乌克兰、俄罗斯和英国从事针灸和中医药的临床理论研究工作,因成绩突出而享有国内外的良好声誉。退休后旅居伦敦,以中国学者的身份调研和普及新医药学于国际社会。力争在80岁之前,完成《世界新医药学的模式及应用》一书,从而以总共约250万字的奋斗精神,完成医学新长征的伟大壮举,为中医药学争光,为人类健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