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他指出,实践育人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实践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大学生社会实践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2023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凸显了实践育人在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当前高校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着实践形式不活、机制对接不畅、有效协调不够、评价考量不实等问题,故如何提高高校实践育人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质量评价是评判、检验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建设、应用等水平的必要手段,高校实践育人的成效需要质量评价指标起判定作用。
高校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机制是指评价实践育人的内容体系、标准依据、方法措施等各种要素间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的总称[3]。实践育人质量评价不仅是衡量实践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改进和优化实践育人工作的关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的重要性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的教育体系中高度重视实践育人质量评价,通过各种社会服务和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建立了系统的评价机制,确保实践育人的效果。德国实行“双元制”教育,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并提升其就业能力。在我国,虽然实践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质量评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育人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师和学生对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和现有的评价机制过于依赖定性分析,缺乏基于事实的定量研究。
基于上述背景和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推动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提升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和深入访谈,分析国内外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模式和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高校实践育人质量评估指标收集与分析方法
为了对我国实践育人质量的评价研究进行一个全面且客观的系统分析,本研究的数据样本取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由于“实践育人”内涵涉及到多方面,导致文献巨大,收集难度大,于是检索检索年限设定为2014年至今,以检索式a (cssci 北大核心 = y)并且(主题 = 实践育人 志愿服务 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 社会实践and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共检索143份研究文献,经过对新闻、书评等不相关文献的筛选于剔除,最终确定有效139份文献进行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论文的年度分布
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年度发布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洞察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如图1所示,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动向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近10年的研究周期中,该主题在2014年和2019年迎来了两个显著的高峰期,年均发表文献达到20篇,占样本总数的28%。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学术界对该主题的持续关注,也揭示了研究热度的周期性变化。
尽管在其他年份,研究热情略有降温,但整体上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种持续性的高关注度表明,实践育人质量评价作为一个研究主题,具有长期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这种纵向的时序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回顾该领域的发展历程,还能够预测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学术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figure 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papers
图1. 论文的年度分布
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的研究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通过对政策文件和研究热点的时序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系统性地强调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4]。这一政策的出台,直接引起学术界对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的关注。随后,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出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进一步拓展了实践育人的内涵和外延[5]。这一政策导向不仅推动了实践育人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也为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导致了随后几年研究成果的显著增加。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发布,将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明确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6],这一政策信号直接推动了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这一政策出台后的随后几年,相关研究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质量和深度上也有显著提升。
这种政策导向与研究发展的紧密联系,不仅体现在研究数量的波动上,研究内容的演变也是如此。政策的导向为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动力,研究的深入则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循环。
3.2. 论文的期刊分布
期刊的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主题的分布领域,对相关主题研究的趋势判断提供了指引。分析发文期刊的分布还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文献搜集和查阅的参考依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关于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的139篇核心期刊文献样本中,5种期刊的发文数量超过8篇,总共刊载了52篇文献,占有效样本文献总数的37.4%。进一步分析显示,《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分别发表了18篇、9篇和9篇,占有效样本文献的12.95%、6.47%和6.47%,三者累计的发文总数达到了25.89%。因此,这三种期刊应被视为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领域的重要核心期刊。
期刊的分布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研究主题的分布领域,这为判断相关研究趋势提供了指导。在文献搜集和参考查阅过程中,分析期刊的发布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统计,有关实践育人质量评价领域的139篇核心期刊文献样本中,有5种期刊发表的文章数超过8篇,共计52篇,占总有效样本的37.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在该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分别刊载了18篇、9篇和9篇文章,分别占样本文献总数的12.95%、6.47%和6.47%。这三种期刊发表的文献累计达到25.89%,显示出它们作为该研究领域核心期刊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者在从事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相关工作时,应重点关注这些期刊,以获取最新和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然而,总体来看,论文的期刊分布呈现出分散的状态,大部分核心期刊在近10年的发表中,这表明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的研究还有很大挖掘空间。
3.3. 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关键词在学术文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浓缩了作者的核心观点,还有助于揭示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关键词的出现频次直接反映了某个领域的研究重心及其发展趋势。为了全面了解实践育人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议题,运用了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合并相似词汇后,生成了如图2所示的关键词知识图谱。结果显示,139篇样本文献中共包含192个关键词,其中出现频率超过3次的
figure 2. keyword knowledge graph
图2. 关键词知识图谱
关键词有23个,累计出现122次,占总出现频次的19.3%。其中“质量评价”与“实践教学”的频次最高,节点最大,覆盖了研究的整个时段。但是本文在使用主题词检索时使用“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价”作为检索的主题词,所以将不再讨论这两个关键词。剔除“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价”之后,依据关键词频数和中心度两项指标选取排名前五的关键词分别进行排序如表1和表2所示。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research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cultivation
表1. 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高频关键词
热点词 |
频次 |
中心系数 |
人才培养 |
10 |
0.45 |
校企合作 |
8 |
0.45 |
评价体系 |
5 |
0.25 |
大学生 |
5 |
0.1 |
高职院校 |
5 |
0.08 |
table 2. research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key high centrality keywords
表2. 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高中心度关键词
热点词 |
频次 |
中心系数 |
人才培养 |
10 |
0.45 |
校企合作 |
8 |
0.45 |
实践教学 |
17 |
0.35 |
评价体系 |
5 |
0.25 |
教学质量 |
5 |
0.2 |
通过表1和表2分析可知,高频次关键词为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评估体系、大学生和高职院校等。然而,高频关键词并不一定具有高的中心度,所以,单凭关键词频率无法准确界定研究热点。在citespace软件中,中心度高的关键点词 (centrality ≥ 0.1)容易看作关键词词频知识图谱的拐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7]。从中心度来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是网络的支撑点。其中,“人才培养”的中心度是0.45,它对网络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而“校企合作”的中心度也是0.45。“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是主要研究热点,其次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等。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而实践育人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方式。实践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还具备落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总要求[6]。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的过程也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育人质量评价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不仅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工具,还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依托企业的实践环境和实践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企业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获得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学生则在校企培养中,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校企合作可以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共赢,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3.4. 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的关键词演进分析
在探究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领域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关键词time-zone分析方法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这种分析不仅能够揭示关键词的时间分布和共现关系,还能深入洞察研究主题的演变趋势。通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我们对2014年至2024年间该领域的研究特征和主流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揭示其动态演进路径。图3呈现了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的整体time-zone图谱。在这个时间维度的可视化表达中,横轴代表年份,纵向分布则反映了关键词的演变过程。节点的大小和密度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研究热度,而节点间的连线则表明了不同时期研究主题的传承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除2018年和2023年节点相对稀疏外,其他年份均呈现出较为密集的节点分布。这一现象表明,在过去十年中,实践育人质量评价一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价作为核心关键词,分别自2014年和2015年起,贯穿整个研究时段,引领着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同时,人才培养这一高中心度关键词自2014年开始就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实践育人研究的核心范畴,保持着持续的研究热度。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才培养这一关键词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质量等概念形成了有效的耦合关系,构建了一个以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支撑人才培养的研究框架。这种关联性反映了学界对于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逐渐显现。职业院校、志愿者、质性研究、体验等关键词的出现和频繁使用,预示着这些主题可能成为未来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这种趋势反映了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正在向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figure 3. practice-based quality evaluation keywords time-zone chart
图3. 实践育人质量评价关键词time-zone图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cssci期刊和北大核心文献尽心分析,系统总结了实践育人研究领域的有效样本文献。通过分析这些文献的发表年度、载文期刊、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关键词演进脉络,并通过绘制知识图谱,得出如下结论:
1) 实践育人质量评价领域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研究热情持续高涨。特别是在2014年和2019年,相关研究的发表数量达到了顶峰。尽管在此之后,发文数量略有减少,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种趋势表明,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的研究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政策的引导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方向。
2) 对论文的期刊分布统计表明,发文数量在8篇以上的刊物共计5种,其中,《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可视为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
3) 通过对关键词知识图谱的解析发现,关键词网络聚类结构显著、合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等为研究主题的热点关键词,代表着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动向,人才培养是实践育人的终极目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载体依托,实践育人体系和模式是长效化发展的机制基础。
深入对关键词知识图谱的解析,可以发现其网络聚类结构具有显著的合理性。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几个关键主题成为学术讨论的焦点,包括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等。这些关键词既体现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趋势。把人才培养作为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
4) 通过对关键词的time-zone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价作为主题关键词,贯穿了研究领域的各个时期,并引领了研究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教学质量等高频且高中心度的词汇,通过有效的结合,构建了一个以实践育人质量评价为支撑的人才培养研究框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志愿者、质性研究、体验、国际化和大数据等主题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这些新兴主题预示着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将为该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
4.2. 研究展望
随着时代发展,实践育人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近几年,实践育人质量评价领域研究的发展可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1) 挖掘大数据驱动下的实践育人质量评价。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研究将更多关注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收集、分析和评估实践育人的效果。例如,采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评估实践效果。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实时数据收集和反馈系统,帮助教育管理者及时了解实践活动的进展和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2) 深入探讨实践育人质量评价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为了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学校应积极推进构建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新模式,加强对实践育人质量评价的作用认识,对实践育人质量评价进行全面考察,积极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育人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和制度机制[8]。
3) 强化对实践育人质量的多元评价。实践育人包含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勤工助学、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等内容,未来研究要更加强调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包括学生、教师、实践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参与。同时,跨学科的评价方式将成为趋势,整合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评估实践育人的效果。
4) 为了提升实践育人的质量评估体系,我们应当紧密关注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紧密结合。此外,积极地整合高质量的实践资源,并以项目为导向,构建“课程思政”导向的实践教学环境,进而构建多元化且综合性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并形成一种多方合作、共同发展的实践育人新体系[9]。未来研究将更多地对标国际教育评价标准,借鉴全球领先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提升本土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国际认可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实习教学、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设计差异化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金项目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2022年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增强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机制研究”(2022gxjk430)和深圳市教学科学2021年度规划课题(思政教育专项)“新时代工科高校劳动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融通的路径研究”(szjy210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