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上,更广泛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文化传承。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课堂教学研究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学习语言技能,还能深入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1]。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未来,也对社会的文化传承、教育公平和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2]。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等因素;可以看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所包含的因素较多且复杂,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在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难题,很多语文工作者围绕此主题开展了长期的研究探索,但由于评价主客体本身的复杂性,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继续研讨解决。
2. 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2.1. 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2.1.1. 多元智力理论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智力的理解仅限于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由九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这种智力理论显然比智商理论所认为的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更为广阔,更可贵的是,加德纳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加德纳认为随着研究的法定程序可以增加和删减某些智力。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2.1.2. 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20世纪后叶,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盛行于西方。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经验的中心应该是主体在有目的选择对象基础上的主观改造;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也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对其认识是,在旧知识结构之上建构新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上力倡发现法学习。以上奠基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先驱们给我们现时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2.1.3.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主义以其兼容并包的宽容态度和尊重个体主体性的宽广的胸怀给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开放了生命的空间。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目的与手段统一的观点均认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给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再从教学本体论的观点来看,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语文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实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2. 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语文教学过程和成效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和判断,旨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主要想要达到的目标与效果是什么,最终的结果能否达到预期,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此教案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及需要;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体现科学性、系统性,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时长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等。其次,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参与程度、学习动力等,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进步等。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评价人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从而对教学进行评估。最后,评价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就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从教学效果和应试角度来看,主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是否有所提高,从语文和学生关系出发,主要看通过语文教师的独特设计,是否引发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从较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有所提高等方面。
发展性评价,顾名思义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学生既是被评对象,也是评价参与者[4];评价的标准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差异性标准;评价的方式除了量化评价,还有成长记录袋、行为观察等质性评价;评价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是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评价方式,其根本理念就是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朝着自己擅长的领域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苛求学习成绩,打压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畸形发展。
3. 语文教学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开展现状
语文教学实施发展性评价是针对于当前的教学评价现状而提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教师的语文教学发展和语文课程的发展。首先,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了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但总体而言还是拘泥于老旧的评价方式,并没有实质性地完成从以书本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教学古代诗词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大量的时间用来帮助学生去识记语文文言文知识,并没有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的语文思想、情感和审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这几个方面的缺失,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理念和语文教学方式是日益更新、层出不穷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用前瞻性的目光去进行教学评价,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回忆性散文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这样可以使学生能更细致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以后的写作中能淋漓尽致抒发自己的情思,建立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共鸣。这些都与发展性评价息息相关,可以说,只有在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语文教师才能更加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使初中语文教学真正帮助学生学有所得。最后,发展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语文课程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例如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应着重语言和文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尽可能从语文的这一内涵出发,将发展性评价落到实处,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发展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要改进教育评价,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创新教育评价方式”[5]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发展性评价就是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潜在特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6]。我们知道,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将发展性评价和初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善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语文教师的提升、语文课程的完善,而且也推动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进步。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发展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创设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语文学习,语文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语文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语文课程本身就包含育人功能,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足的东西,要学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客观的评价。最后语文教师要多对学生激励性评价。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呼唤、激励和鼓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激励性原则,对学生的随堂表现给予恰当和积极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求学好问的热情。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作业批改是教学评价中必不可少的步骤[7]。作业批改的主体和方式要力求多元化,内容和层次要全面,不仅要涉及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情况,还包括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的熏陶和综合素质的培养[8]。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能只注意学生写作的句式是否合理,更应该关注他们所写诗歌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这样的作业才是有效教学。
考试其实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终结性评价,用来检查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业达到了什么程度,从而来判断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考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自己编制试题的非标准化测试,如随堂检测、单元小测等;另一种是专家严格按照试卷编制要求编成的标准化测试,如期末考试、升学考试等。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考试,都只停留于分数的表层,并未发挥考试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发展性评价在初中语文考试中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通过评价促进教学的理念,实现教学与评价的共同发展。考试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教学,那么在学习结束之后不能只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习结果进行简单的评判,更应该指向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身,将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考试评价促进教学活动的目的。例如在编制试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的题目,实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二是为学生建立考试成长档案袋,进行动态性的评价。对于初中生的语文考试,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三年为期的成长记录,收集每一时段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时间轴的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在初中三年语文学习的变化,也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更加具体的了解。从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试评价这三个方面来把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5. 语文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效果
5.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9]。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从学生的课堂平时表现、学习成绩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且针对性地进行课后复习和提升,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和反思,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如对文学、对美的追求、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等;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合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团队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合作和领导能力。可以看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意义深远。
5.2. 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语文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情绪有重大的积极作用。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例如思维理解的差异、学习效果的差距以及接受能力的差距等。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心态的变化,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语文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出现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一问题,专业教师在学习指导下会很好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通过鼓励、激发方式去帮助学生减少焦虑,建立自信。老师对于学生积极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8],学生对老师也有其他人无可比拟的依赖和信任感,所以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指导下,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一个平和稳定的心态,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5.3. 有利于搭建适宜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搭建适宜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之后会提升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会更加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比较良性的互动,建立起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氛围,促进了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估。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发展性评价发挥它最大的功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发展的标准评价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