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内蒙古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蒙古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为主,内蒙古地区的大学生处于蒙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学习生活环境下,蒙古族同学和汉族同学在语言表达、生活习惯等多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因此面对着很大的文化适应的压力。社会适应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短期的学习、人际关系,甚至长远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研究指出,适应不良的人除了对学业会产生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退学、自杀、校园暴力等极端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自身的前途和命运,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1]。因此如何提高多元文化背景下蒙汉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必要,而从文化这一层面探讨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便显得尤为重要。
u型文化适应理论认为人的文化适应过程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的u型轨迹,由最初感到很容易到经历危机时期,接着感觉很难适应,之后产生了不愉快孤独的感觉,最后又回到适应状态整合到新的文化环境中的一个过程 [2],后经多人修正 [3]。文化适应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引起了心理及社会层面的变化,因此这一适应过程也是社会适应过程的一部分。不同领域对社会适应强调的重心不同,社会学更多强调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心理学更注重心理层面的机制以及适应过程,对社会适应的定义主要有三个层面:其一,在认知层面上,个体每一个心理的反映不论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本质在于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其二,在行为层面上,朱智贤教授在《心理学大词典》一书中指出:社会适应是个体接受现存的社会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4]。其三,在人格层面上,黄希庭教授认为社会适应也是一种人格适应,压力的处理与应对是个体人格与社会支持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众多影响社会适应的因素中,主流文化与原生文化的文化距离远近是一个关键因素 [5]。感知文化距离是个体所感知到的原生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距离的远近 [6]。对于感知文化距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跨国文化上,例如,babiker从气候、服饰、语言使用习惯、食物摄取习惯等10个方面探讨了爱丁堡大学的国际学生对本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之间的感知差异,发现亚洲和非洲学生的感知差异明显高于美洲的学生 [7]。galchenko研究了在俄罗斯的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发现感知到文化距离较远的中国与朝鲜留学生,其适应水平较低;而感知到文化距离较近的非洲和原属苏联国家的留学生,其适应水平也相对较高 [8]。郭佳佳以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感知到的文化距离会影响其社会文化适应 [9]。因此可以推测,蒙汉间感知到的文化距离也可能对二者的社会适应产生影响,本研究将对此进行验证。
另外,有研究表明,文化认同的程度同样影响社会适应,berry提出文化适应的4种模式: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文化认同程度越高越趋于整合 [10]。ward将文化认同分为主族与客族文化认同两个维度,根据旅居者对这两种文化的不同认同度也可以区分出整合、分离、同化和边缘四种文化适应策略 [11]。根据国外学者弗洛伊德及国内众多学者对文化认同的定义将其总结为:个体对本族群或其他族群文化的认同程度。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同或相近的生活环境,2) 共同文化符号,3) 个体在种族中拥有归属感,4) 行为、态度与群体内大多数人趋于一致 [12]。王亚鹏的研究指出,主流文化认同一方面会影响民族认同度,另一方面还会起到调整文化适应策略的作用 [13]。郭佳佳的研究发现了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在感知文化距离和社会文化适应间起中介作用 [9]。van de vijver同样证实了感知到的文化距离通过影响人格层面的认同度对在俄交换生的跨文化适应产生影响 [14]。据此提出假设1:文化认同在感知文化距离和蒙汉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
同时,文化智力不仅是影响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也能够显著地影响社会文化适应 [15]。文化智力是反映人们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收集处理信息,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适应新文化的能力,它的基本要素包括认知、动力、行动三个方面 [16] [17]。文化智力越高文化认同程度就越高,进而越适应新环境 [18]。付佳通过问卷和实验的形式证明在跨国文化背景下,文化智力越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19]。据此提出假设2:文化智力在感知文化距离和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除此之外,文化智力理论指出当个体处于新环境中,文化智力高的个体会倾向于对母文化和主流文化选择整合的模式,会更有效处理线索及识别母文化和主流文化关联性,会协调好母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冲突,积极地融入主流文化,而感知文化距离通过影响文化智力对适应环境产生影响 [20]。因此本研究还要验证文化智力和蒙/汉文化认同在感知文化距离和社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假设3)。
2. 方法
2.1. 被试
选取5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72份,其中男生200人(42.4%),女生272人(57.6%);蒙古族211人(44.7%),汉族261人(55.3%);大一103人(21.8%),大二124人(26.3%),大三161人(34.1%),大四84人(17.8%);省内390人(82.6%),省外82人(17.4%)。
2.2. 工具
2.2.1. 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
采用方从慧编制的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 [21],总共23个项目,包括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人际适应5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计算各个项目的均分,分数越高表明社会适应水平越高。此次测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
2.2.2. 感知文化距离问卷
本研究通过选择不同的圆圈位置的重叠程度来反映被试对蒙古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感知文化距离,这一方式在研究族群关系以及亲密关系方面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2] [23]。其中,两个圆圈完全分离(计6分)表示被试认为蒙古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两是完全不同的,感知文化距离最远;两个圆圈完全重合(计1分)表示被试认为蒙古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是完全相同的,没有心理距离。最终计算的得分越高说明感知文化距离越远,得分越低说明感知文化距离越近。
2.2.3. 文化智力量表
采用ang等人编制 [24] 、郑彩花修订的文化智力量表 [18],总共20个题目,包括行为性文化智力、动机性文化智力、认知性文化智力和元认知性文化智力四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 s α系数为0.86。
2.2.4. 文化认同量表
采用郑彩花编制的文化认同量表 [18],总共27个项目,包括蒙古族文化认同和汉族文化认同两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本研究所有的数据均来自被试的自我报告,所以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数据收集时采用程序控制进行克服,如匿名保护、多种计分方式。数据分析过程中,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16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2.17%,小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不存在严重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感知文化距离的均分显示感知文化距离整体趋于整合,对感知文化距离、文化智力、蒙文化认同、汉文化认同及社会适应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感知文化距离与文化智力、汉文化认同、社会适应呈显著负相关,蒙文化认同和汉文化认同呈显著负相关。感知文化距离和蒙文化认同呈显著正相关,文化智力与蒙文化认同、汉文化认同、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汉文化认同、蒙文化认同与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
.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cultural distance, cultural intelligence, cultural identity, and social adaptation
表1. 感知文化距离、文化智力、文化认同及社会适应的相关性
注:n = 472;*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3. 感知文化距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温忠麟与叶宝娟推荐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进行分析 [25],中介效应若显著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自变量(如感知文化距离)对因变量(社会适应)的作用显著;2) 自变量(如感知文化距离)对中介变量(如文化智力)预测显著;3) 中介变量(如文化智力)对因变量(如社会适应)的预测显著。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文化认同和文化智力在感知文化距离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 [26]。
首先,检验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数据对模型拟合良好,rmsea = 0.06,srmr = 0.03,cfi = 0.98,gfi = 0.99,agfi = 0.97,ifi = 0.98,感知文化距离显著负向预测社会适应(γ = −0.22,t = −4.04,p < 0.001)。
其次,对汉文化认同下链式中介模型1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模型拟合指标是:rmsea = 0.07,srmr = 0.05,cfi = 0.92,gfi = 0.95,agfi = 0.92,ifi = 0.92,模型拟合良好。从图1的结构方程模型图可以看出:感知文化距离能够负向预测文化智力(γ = −0.20,t = −3.71,p < 0.001),文化智力能够正向预测汉文化认同(γ = 0.16,t = 2.66,p < 0.001),汉文化认同能够正向预测社会适应(γ = 0.40,t = 5.03,p < 0.001),文化智力能正向预测社会适应(γ = 0.55,t = 6.43,p < 0.001),即大学生的感知文化距离越近,其文化智力水平会越高,进而文化认同程度也越高,最终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另外,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仍显著(γ = 0.10,t = 1.69,p < 0.001)。
. chain mediation model of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图1. 汉文化认同链式中介模型图
. chain mediation model of mongolian cultural identity
图2. 蒙文化认同链式中介模型图
对蒙文化认同下的链式中介模型2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模型拟合指标是:rmsea = 0.07,srmr = 0.06,cfi = 0.94,gfi = 0.95,agfi = 0.91,ifi = 0.94,模型拟合良好 [27]。从图2的结构方程模型图可以看出:感知文化距离能够负向预测文化智力(γ = −0.20,t = −3.72,p < 0.001),文化智力能够正向预测蒙文化认同(γ = 0.44,t = 7.18,p < 0.001),蒙文化认同能够负向预测社会适应(γ = −0.13,t = −2.12,p < 0.001),文化智力能正向预测社会适应(γ = 0.65,t = 6.40,p < 0.001),即大学生的感知文化距离越近,其文化智力水平会越高,进而蒙文化认同程度也越高,最终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另外,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仍显著(γ = −0.04,t = −0.75,p < 0.001)。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具有负向预测的作用,即感知文化距离越小,社会适应水平越高,以往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5],以往大都研究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对于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中介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影响的过程中,文化智力和文化认同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中介作用同过文化智力的作用和文化认同的作用实现,也通过文化智力和文化认同的共同作用实现。
首先,本研究发现,文化智力在感知文化距离和社会适应之间有中介作用。一方面,感知文化距离对文化智力有负向预测作用,即感知文化距离越小,文化智力越高。
正如earley和ang文化智力理论认为的 [16],文化智力是个体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能力,个体进入新文化环境后,文化适应压力作为一种压力源,会打破个体内在的平衡,感知到的文化距离越小说明适应文化的能力即文化智力越高,因此这种文化适应压力也就越小, 另一方面,本研究还发现文化智力正向预测社会适应。已有研究证实,文化智力是预测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之一,文化智力作为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力越强越能适应新环境 [18]。文化智力是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中的“桥梁” [20],因此,文化智力在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人们可以通过缩短感知文化距离或者提高文化智力进而提高社会适应。
其次,本研究还发现文化认同在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与以往研究不同,针对本研究内蒙古地区文化的特殊性,我们将文化认同的两个维度蒙文化认同和汉文化认同分别讨论。一方面,感知文化距离对汉文化认同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20],即感知文化距离越小,越认同汉文化;本研究还发现,感知文化距离对蒙文化认同有正向预测作用,即感知文化距离越大越认同蒙文化,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内蒙古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以蒙古族和汉族交融尤为凸显,汉族居民比蒙古族居民多,所以汉族文化是这里的主流文化,当感知到的文化距离较大时,说明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程度较低,也就越认同蒙文化。另一方面,不论是蒙文化认同这一维度还是汉文化认同这一维度都正向预测社会适应,文化认同程度越高,社会适应水平越高。这也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 [18]。berry将文化认同分为四种态度模式: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 [10],当个体可以很好的整合文化或者同化文化时,文化认同程度就会高,这类人群的社会适应水平也会高,当个体将文化分离或者边缘化时,文化认同程度也会低,这类人群的社会适应水平也会低。因此,文化智力在感知文化距离和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人们可以通过缩短感知文化距离或者提高文化认同程度进而提高社会适应。
再者,感知文化距离还可以通过文化智力和文化认同这一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社会适应,即感知文化距离越小,文化智力越高,进而提高文化认同,最终提升社会适应。本研究从影响社会适应水平的文化智力出发,证实了文化智力和文化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解释了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也更完善了以往关于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结果启发我们要重视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对于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域,要很好的把多种文化融和到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可以通过提高文化智力和文化认同程度去提升社会适应水平。当然社会适应的提升也会提高主观幸福感,有利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21] [28]。本研究仅讨论了内蒙古地区的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之后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
5. 结论
(1) 文化智力是感知文化距离与社会适应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
(2) 文化认同是感知文化距离与社会适应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
(3) 文化智力和文化认同在感知文化距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基金项目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s18009)。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