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下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提升的个案社会工作-凯发娱乐官网

  •   
  •   
  •   
  •   
  •   
  •   
  •   
生态系统理论下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提升的个案社会工作
social case work on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mpty-nester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under the theory of ecosystems
doi: , , html, ,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何 菲: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关键词: ;;;;;;;
摘要: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晚年生命质量的提升对于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有积极意义。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等方面去制订计划并提出凯发娱乐官网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针对具体个案,通过社会工作实务的一般过程,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步骤去展开论述,期望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个案社会工作研究案例。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mpty-nesters in their later years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n age-friendly society. using the theory of ecosystems, this paper makes plans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from the microsystem, mesosystem, and macrosystem. in this process, specific cases are addressed through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cluding case intake, assessment, planning,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and case closure. the aim is to present a case study can be referenced.
文章引用:何菲. 生态系统理论下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提升的个案社会工作[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1): 373-379.

1. 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也日益加快[1]。“人口老龄化”这一概念在1940年被美国人口学家最早提出并开始使用[2],直到1982年第一次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开始我国才引用“人口老龄化”这个词[3]。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此标准,我国在2000年以7%的老龄化率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预测,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4]。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巨大挑战,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5]。空巢老人是指年龄 ≥ 60岁,无子女或者子女已经离开家庭,独自或与配偶同住的老人[6]。空巢老人在我国城乡老年居民中的占比并非少数,根据2015年进行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空巢老人人数突破1亿[7]。作为老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空巢老人晚年生命质量的提升对其本人和整个社会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生命质量是个体对自身健康状态的感受,是反映个体疾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可以通过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 five-dimensional questionnaire, eq-5d)转换得出的健康效应值来反映[8]-[11]。以往的研究结果较多认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教育水平、居住地、健康行为、慢性病等情况影响[8]-[10]。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不是单一地考察某一类因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而是放到一个系统的框架中,通过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的多系统分析,希望该个案的研究对于西部农村空巢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2.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被看作是“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的结合。在英国,specht和vickery (1977)提出了将系统理论运用到个案工作中[12]。以往针对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多把案主本身及家庭视为问题的来源,也多基于此提出相关措施。但本文认为,造成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不仅在于老人本身及其家庭,而在于更大的系统以及系统和系统之间的互动。影响案主的系统是多重的,每一个系统又存在于另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生态系统理论聚焦于环境中的人以及个体、家庭、小组、社区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之间的不断互动,把人放在系统之中,强调人和系统的互动关系,看似简单的个人问题实际上是更大的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本文尝试引入生态系统理论分析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提升研究。

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日益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工作理论[13]。美国社会工作教授扎斯特罗是现代社会生态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正式提出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 ecosystems theory) [13]。在他的《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书中首先阐述了社会生态系统的层次性。他把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所谓微观系统是指处在社会环境中的看似单个的个人。中观系统是指规模较小的群体,包括家庭、职业群体或者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则指比中观系统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包括文化、社区、机构和组织[13]。基于此,本文的分析如下:在微观系统方面,集中在关注案主本人,包括案主收入来源、案主身心健康、案主情绪疏导等;在中观系统方面,关注家庭子系统及建立老年人互助团体子系统;在宏观方面,从文化宣传到社区介入,再到链接资源、鼓励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等,关注更大的系统。

3. 生态系统理论下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提升的个案社会工作

笔者对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的个案介入,是结合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模式,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14]来具体实施的。

3.1. 接案

案主fgf,90岁,女性,丈夫因病离世多年,夫妻共育有四儿一女。因为生活困难,兄弟四人只有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大儿子在多年前因为癌症已经离世,留下大儿媳和两个孩子。二儿子娶了一位离异的有残疾的女性,但二儿媳改嫁的条件是带着前夫的小孩且不再生育,直到目前二儿子也并未再生育,而是和妻子一起抚养带过来的女儿。三儿子因为车祸成了植物人,四儿子一直没结婚。最小的女儿从老家嫁到了镇上,育有一子一女。虽然生活不富裕,但出于自身发展和子女就学的需要,案主的儿女及孙辈等相继都搬离老家去了镇上生活。目前案主独自在老家生活,成为农村空巢老人。笔者之所以接触到该个案,是笔者在进行校级项目调研时,该个案询问是否可以帮她购买一包盐,从而接触到该个案。因为常年都是独自居住,对于村里进来我们这群人,案主感到非常好奇,主动和我们交流,通过综合判断,经过口头协商,初步确定该长者作为笔者的个案对象。

3.2. 预估

在与案主进行了多次面谈后,笔者通过和案主协商交流,最终对案主的预估如下:

3.2.1. 基本生活保障方面

固定收入被管理,自主支配较少。该个案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因此在当地村支书等人的帮助下很早就办理了申请并获得通过。但国家每个月的补助事实上并不是老人亲自领取,而是由二儿媳代为领取。因为老人岁数大且在农村老家,除了村子里走动,平时基本不外出。加之,案主也不知道该怎么取钱。因此,二儿媳此前承诺每个月帮忙取钱、帮助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但在和案主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二儿媳并不像此前承诺的那样,也没有定时定量地购买案主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而是想起来就买些放在家里,有时候购买不及时,就没有了。据邻居表示,很多次案主都是在他们家先借用柴米油盐等。

家庭支持有限,来源相对单一。案主自己种了一小块地,产量有限,该地仅能满足案主平常所需的基本蔬菜供给,案主也没体力种植水稻、小麦等这种需要大量劳动力支出的农产品,因此米、面等还是需要购买。此外,案主的生活必需品除了二儿媳购买,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已经在镇上家具厂工作的大孙子不时的支持。其余家人虽然有心,但自身小家条件有限,实际支持较少。

3.2.2. 生理及心理健康方面

身体多病,健康状况堪忧。老人今年已满90岁,尽管能在村子里短距离地走动,还能自己生火做饭。但毕竟岁数很大了,有很多的老年疾病,访谈时甚至需要搀扶着才能站起来。案主告诉研究者她身体的损伤,询问研究者是否可以帮忙买药,希望自己吃一点就好,尽量不给家里其他人添麻烦。访谈中了解到,案主的头部、腿、腰、背部和脚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案主自己常年自行用药,并不找医生。因为身体原因,外加路途遥远,老人也从来没有做过体检,虽然镇上有每年针对高龄老人的免费体检,但如何去到镇上,以及怎么回来都是问题,因此至今也没有参加过一次体检。

多思多虑,自我评价低。老人常说自己这辈子看似生育了很多子女,但真正在身边的一个没有,这辈子肯定是做了孽,晚年才一个人。其实该案主很担心子女的生活现状,希望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又常常说:“算了,算了,都走吧,我也快走了,哪里管得过来哟。”(案主原话)这种想管却无能为力的矛盾心理,导致案主总是多思多虑。此外,因为一个人住,也较少和邻里交流,案主常常自己放个凳子在台阶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案主生活并不快乐,既没有朋友,也不能走远,对自己评价极低,得过且过。

3.2.3. 家庭及互助团体方面

家庭成员分散,相聚时间有限。家庭成员大多数都住在镇上,且位于不同小区,居住较为分散。且每个人都要照顾自己的小家,因此商量过年过节才回老家团聚,平时谁有空就谁回来。但事实上,除了过年过节,也就只有在家具厂上班的大孙子偶尔回来看看,其他人平时基本不会回家。

朋友相继离世,互助团体缺失。在村中案主的岁数属于高寿,和她同时期的其他老人,包括案主的“闺蜜”,都已相继离世。尤其是这几年因为疫情、极端天气等的影响,村里很多的老人并没有扛过来,案主能说上话的人越来越少,也不知道要和谁说话。有时候想和别人说说话,又担心别人忙,耽误别人做事,于是案主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很少外出,也很少和别人交流。

3.2.4. 其他社会支持系统方面

实际社会支持有限。西部农村社区中有很多类似的老人,尽管和该案主存在不同之处,但需要援助的居民也不在少数,分配到每个人的实际物质援助支持相当有限。此外,虽然村里的其他居民和村支书都知道他们家的情况,但这被认为是属于别人的家事,政府和他人在没有案主请求帮助的前提下也是不方便过多介入的。

民间力量支持不足。因为地处乡村,离最近的镇尚且相距6公里左右,且镇上也并没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的志愿者团体,因此缺乏类似的社会支持。

3.3. 计划

3.3.1. 总目标

总目标: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一起创建一个具有吸引力、温馨和支持的环境,并鼓励案主讲述自己的问题[15],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帮助案主增进个人与环境的适应,解决案主的问题,使案主能够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安享自己的晚年。

3.3.2. 具体目标

第一,微观系统方面:拓宽收入来源,协商收入处理方式。尝试多渠道拓宽收入来源,从“等靠要”到部分变卖自己多余的农产品,从而增加些许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和二儿媳协商每周或者每两周需要定时定量的补足生活必需品,如果实在没时间,可以联系大孙子带回来;关注案主身心健康发展,可以请案主的亲人带去体检或通过资源链接的方式,联系镇上的免费义诊;改善案主的情绪,引导案主积极正向地理解过去的经历,对目前及未来的生活抱有希望。

第二,中观系统方面:通过联系案主的家庭成员,加强案主和家庭成员见面的次数,协商除了逢年过节外的其他时间,亲友们的固定团聚日期,强化家庭成员在情感支持、物质援助方面的功能;组建老年人自己的交流团体,鼓励和其他老人建立友谊,增进交流,强化自身的互助支持体系。

第三,宏观系统方面:张贴宣传页,创建更友善的“积极养老、健康养老”的文化氛围,号召全村居民加入“敬老爱老”的活动中来;建立高龄老人档案,对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进行特殊对待;链接资源,尝试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其他志愿者团队服务引入该村。

3.4. 介入

3.4.1. 微观层面:对案主开展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拓宽收入来源,协商收入处理方式。根据调研发现,该村目前常住居民共有7户,在常住居民中有3户都是专门卖菜的菜农,有1户是养鱼的,有1户出售鸡鸭和蛋。还有1户也会卖一点自己多余的蔬菜。研究者了解到案主种植的那块小地,夏天蔬菜多的时候可能会吃不完,通过资源链接,在蔬菜多的时候请这3户专门卖菜的邻居帮忙带着,如果能卖掉的话,尽管不多,也算是多了一些收入。此外,和二儿媳商量在每两周的星期天或者每月十五号定时定量购买案主所必需的生活用品,实在没时间,也可以请人帮忙带回来,但是需要在商量的日期之前或当天,这样案主心里就有数,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所补充,而不需要总是去邻居家里借用,又说不出归还的时间,破坏了邻里关系。

关心案主身体健康,带案主去镇上体检。笔者通过联系案主大孙子,希望他在工作闲暇之余带案主去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但目前大孙子较忙,抽不出来时间。加之,案主听说很多老人在家里没病,都是去医院检查出来有病的,有恐惧心理,因此自己也不愿意前往医院。基于以上两个原因,社会工作者最终决定先对案主开展个人情绪辅导后,再链接相关资源进行初步查验。

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案主树立正确认知。案主一直认为自己没人关心,没人爱,是自己作了孽,活该孤苦一生。但事实上,虽然她的儿子女儿们赚钱不多,但也有在力所能及地照顾她。理性情绪疗法强调人的情绪的困扰和障碍不是某一激发事件而引起的,在这过程中个体对该事件的不同的认知和评价,才是导致不同的行为后果的最重要的原因。针对儿子女儿们很少回家这件事,案主对此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这些评价不完全是客观、理性的,导致了案主和子女关系相对疏远这一后果。基于此,笔者尝试对案主开展了2次情绪辅导,通过不断地交流,找到案主的错误认知,树立了理性的正确认知。

3.4.2. 中观方面:对案主开展家庭治疗和建立互助小组

对案主开展家庭治疗,增设家庭成员固定见面日。针对目前家庭的互动,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社会工作者尝试把“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引入到该个案的研究中,通过观察案主与其家庭成员的互动方式,把案主的问题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改变原有的僵化的互动规则,观察子系统之间的互动过程,尝试打破原有局面,结成新的联盟。研究者了解到大孙子一直很想要接案主去城里和他们一起生活,但案主担心住不惯城市的生活,社会工作者尝试着建议案主试住几天,在社会工作者的建议下,案主最终去大孙子家里住了一周。在这一周中,其他住在镇上的家庭成员也在每天晚上,找时间来陪她聊聊天,家庭氛围得到极大改善。后来,在大孙子的提议下,每个亲人每两周轮流去老家看望一下案主,每两个月抽时间聚会一次,逢年过节还是照常团聚,这样就增加了和亲人团聚的时间,案主感到很开心,觉得自己不再是孤立无援的。

发展同辈群体,建立互助团体。根据走访,目前常住这7户居民家中都有老年人,案主说自己的朋友相继离世,没人愿意和她交流,她也找不到别人和她交流。在本研究中,社会工作者尝试通过建立互助团体的形式,扩大案主的同辈群体,增进长者的交流互动,加强邻里联系。首先,研究者把这7户居民中的老年人团聚起来,在固定的时间开展活动,因为该活动是由社会工作者组建,参与者可以领取参与奖品,居民也是愿意来的。通过举办了3次“相聚乡间里,共叙邻里情”的互助活动,案主发现大家是愿意和她交流的,她自己愿意分享,其他人也对案主了解更多,从而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居民也表示如果以后案主需要什么也可以帮忙带。现在偶尔天气非常好的时候,案主也愿意走出门和村里其他老人聊聊天,扩大了自己的交流范围。

3.4.3. 宏观方面:睦邻友好社区文化倡导和其他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

对全村开展睦邻友好的社区文化倡导。社会工作者在全村张贴宣传页,加强对尊老敬老的宣传。去年该村有3户人回村修了新房,研究者联系到其中一户已经修建好房子的人家,他们为了增进邻里关系,也为了“热屋”,该户居民愿意为留守在家的老人每人提供200元现金外加一箱牛奶。此外,在社会工作者的积极链接下,由村里牵头,邀请本村的居民参加当地举办的“坝坝宴”。案主于是邀请了自己在镇上的儿子女儿们回来参加坝坝宴,这次宴席变成了一次全家团聚的契机,也给村里其他的家庭带来了很多乐趣,他们提倡,以后每年过年前都要集资全村办一次。

其他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希望帮助当地居民建立更为广泛和全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积极联系该地所在市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高校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初步沟通之后,这些机构承诺如果后续有相关项目可以为该村开展相关服务,但是因为该地距离较远,所以服务的周期可能会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

3.5. 评估

案主自评:案主很开心自己目前生活的变化,以前觉得生活是一潭死水,自己没人关心、没人照顾,就“数着日子等死”。但现在有人愿意和自己说话,邻里之间也会互相走动,家里人会时不时地来看望。虽然短时间内经济状况得不到明显的改善,但情绪有了很大的疏导,也不再过分地多思多虑,对以往的事情看得平淡,对以后的事情泰然处之。请案主填写的“满意度问卷”,案主也给了较高的评价,肯定了服务的成效。

社会工作者自评:总的来说,个案服务有一定的效果,案主满意度较高。但对于以下方面是社会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跟进的:第一,因为是在调查时遇到的该案主,调查时间有限,因此社会工作者开展项目的时间比较集中,对服务的效果只能看到目前的短期效果,中长期效果还有待继续观察。第二,社会工作者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该个案的辅助治疗中,因为家庭成员相聚时间少,仅为局部改善,而非全局改善。尤其是案主的情绪变化,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也需要更多时间的评估和测量。第三,对宏观系统的介入关系到更多的群体、组织、机构的介入,需要在当地农村社区中创建更利于农村老人生活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是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更多人参与到其中才能完成的事情。

督导评价:本文主要是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西部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提升的个案社会工作,通过该理论的运用,社会工作者在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对该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社会工作介入,把人放在情境中去分析,发挥各个系统之所长,强调人和环境的互动。但由于时间原因,服务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进行,导致短期服务效果很好,中长期服务效果仍需要进一步测量。此外,如何在专业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倡导者作用,呼吁政府、社区、机构和其他群体的参与,是今后工作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向。

3.6. 结案

社会工作者在和案主协商好结案日期之后,在结案时间到来之际,和案主见面并顺利结案。本案例属于目标达成的按时结案。社会工作者后续有继续跟进该个案,了解到案主的大孙子已经抽出时间将要带老人去做体检,老人情绪稳定,对未来的生活有所期待。

基金项目

2022年西华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人文社科类项目《多维度视角下中国西部农村老人生命回顾与老年健康关系探究》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sb003。

参考文献

[1] 朱正杰, 施正丽, 纪颖, 曹望楠, 张佳慧, 刘胜兰, 常春, 史宇晖.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社会参与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24(8): 719.
[2] 党俊武. 老龄社会的革命——人类的风险和前景[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45.
[3] 韩振秋. 老龄化问题应对研究——基于科学与社会的视角[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 2018.
[4] 央广网.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有哪些变化? [eb/ol].
, 2024-09-10.
[5]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eb/ol].
, 2021-12-30.
[6] zhang, j., zhang, j.p., cheng, q., et al. (2017) the resilience status of empty-nest elderly in a community: a latent class analysis.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68, 161-167.
[7] 新华网. “空巢”不“空心”, 超1亿空巢老人如何老有颐养, 老有所乐? [eb/ol].
, 2021-10-14.
[8] 贺沙沙, 温红娟, 侯建明, 温扩, 章雨婷. 哈尔滨市社区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医学与社会, 2024(6): 31.
[9] 田明政, 吴妮, 王泺, 周晓媛. 济南市莱芜区中老年居民主动健康行为与其生命质量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24(8): 932.
[10] 任盼盼, 贾常离, 李庆林, 魏中原, 张翔. 生计资本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4(7): 770.
[11] 梁笑笑, 杨光媚, 万乐平, 董海颖, 何燕. 社区居家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基于eq-5d量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3(4): 306.
[12] (英) barbra teater. 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m]. 余潇, 刘艳霞, 黄玺, 吴腾, 译.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13] 文军, 吴同, 黄锐.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14] 朱眉华, 文军.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15] 文军. 社会工作模式: 理论与应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为你推荐
凯发娱乐官网的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